目前人造景觀的“公共性”和“親人性”的特質增多,這也是造成水質污染較快的原因。開放式的環(huán)境,經常人為的將一些污染物帶入景觀水體。大多數景觀水體都是半封閉或基本封閉的系統(tǒng),這使得景觀水體自凈能力很弱,但與此同時也避免了大負荷的污染物沖擊,所以景觀水體總體的污染程度不高。
景觀水污染的原因大致有下列幾個:
1、景觀水本身是一潭死水,沒有流動性,復氧能力差,生物氧化有機物的能力較弱,故水體自凈能力較差。
2、外來污染,如垃圾、碎屑,揚塵、樹葉,雨水帶入的污染物,其它廢水的排入等,這些物質在水中腐爛、擴散、溶解、沉淀,產生或直接帶入大量有機無機物,使水質進一步惡化。
3、景觀水體內凈化水質的生物單一,沒有形成相應的生物鏈,導致有凈化能力的生物生長困難。四是景觀水的內源污染,許多原本無害物質進入水體沉入底泥當中,經過一段時間后,這些無害物質之間發(fā)生化學反應生成有害的污染物質,使水體更加惡化。
幾種比較常用的景觀水處理技術工藝:
景觀水處理技術工藝:1、物理法
1.1、引水換水方式當水體中的懸浮物(如泥、沙)增多,水體的透明度下降,水質發(fā)渾時,可以通過引水、換水的方式,稀釋水中的雜質,以此來降低雜質的濃度。
1.2、循環(huán)過濾的方式在水景觀設計的初期,根據水體的大小,設計配套的過濾沙缸和循環(huán)用水泵,并且埋設循環(huán)用的管路,用于以后日常的水質保養(yǎng),如果水體面積較大,必定延長循環(huán)過濾的周期,使水質不能達到預期效果。
景觀水處理技術工藝:2、物化法
2.1、混凝沉淀法混凝沉淀法的處理對象是水中的懸浮物和膠體雜質。沉淀或澄清構筑物的類型很多,可除藻率卻不相同。例如用靜沉池處理泰晤土河水時,平均除藻率為59%,可是用它處理衣阿華河水時除藻率為37%(硫酸鋁混凝)到97%(石灰軟化);應用澄清池處理波蘭河水時,平均除藻率為85%~86%(無預氯化)和95%一97%(預氯化),并且浮游生物量也分別相應下降了93%~96%和99%。實際上處理效果隨藻密度大小而異,藻密度高時,處理困難,除藻率下降,混凝沉淀時磷也有一定的去除,杭州引錢塘江水補給西湖水時,進湖水就是經混凝沉淀處理?;炷恋矸ň哂型顿Y少、操作和維修方便、效果好等特點,可用于含有大量懸浮物、藻類的水的處理,對受污染的水體可取得較好的凈化效果。
2.2、加藥氣浮法按照微細氣泡產生的方式,可將氣浮凈水工藝分為分散空氣氣浮法、電解凝聚氣,生物及化學氣浮法和溶氣氣浮法(真空式氣浮壓力溶氣氣浮法)。目前,應用較多的是部分回壓力溶氣氣浮法,其處理效果顯著而且穩(wěn)定,并大降低能耗。
2.3、光催化降解法水中加入一定量的光敏半導體材料,利用太陽能凈化污水。
景觀水處理技術工藝:3、生化處理法
3.1、生物接觸氧化生物接觸氧化廣泛用于微污染水源水的處理,一般去除CODMn、NH3-N分別可達20%一30%及80%~90%。
若景觀水體的初期注入水和后期補充水中的有機物含量較高,則可利用生化處理工藝去除此類污染物,目前被廣泛采用的工藝是生物接觸氧化法,它具有處理效率高、水力停留時間短、占地面積小、容積負荷大、耐沖擊負荷、不產生污泥膨脹、污泥產率低、無需污泥回流、管理方便、運行穩(wěn)定等特點。
一般生物接觸氧化都利用原水中自然存在的細菌,也有加人人工培養(yǎng)的細菌的。
①光合細菌微污染生物處理法中投加菌種方法國內外研究較多,如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等國采用定期向水中投放光合細菌,由于光合細菌能利用光能和氧將微污染水或廢水中的無機和有機碳源及其它營養(yǎng)物質轉化為菌體,從而能起到凈化水質的作用。此法具有工藝簡單、無需建構筑物、基建費用省等特點。但菌種所需費用較高,同時由于光合細菌屬光能自養(yǎng)菌,不含有硝化及反硝化菌種,對氮、磷等植物營養(yǎng)物只能以COD:N:P=100:5:1的比例去除,因此,解決不了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問題。
②混合菌落混合細菌是由污染水體中直接分離出的細菌群,培養(yǎng)物呈乳白色,平板法計數每毫升菌數不少于60億。主要含有光合菌、酵母菌、霉菌、放線菌等幾十種細菌。
3.2、膜生物反應器在反應器中,用微濾膜或超濾膜將進水與出水隔開,并在進水部分培養(yǎng)活性污泥或投入培育好的活性污泥,并曝氣,其出水水質不僅可去除COD,NH3-N,而且,濁度的去除率極高,中科院上海應用物理研究所即采用此法處理其院內的景觀水。
景觀水處理技術工藝:4、生態(tài)處理法生態(tài)處理法實質上也是生物化學法。
4.1、PBB法PBB法是原位物理、生物、生化修復技術,主要是向水體中增氧與定期接種有凈水作用的復合微生物。PBB法可以有效去除硝酸鹽,這主要是通過有益微生物、藻類、水草等的吸附,在底泥深處厭氧環(huán)境下將硝酸鹽反硝化成氣態(tài)氮,再上升至水面返還大氣。抑制與去除水中磷、氮的化學機制雖不相同,但都需要充足的氧,氧是治理水環(huán)境的首要條件。所以PBB法采用葉輪式增氧機,它具有很好的景觀水體治理功能。
4.2、生物濾溝法生物濾溝法將傳統(tǒng)的砂石過濾與濕地塘床相結合的組合處理方法,它采用多級跌水曝氣方式,能有效地控制出水的臭味、氨氮值和提高有機物的去除效果。
原水經過帶格柵的吸水井除去大的漂浮物后通過水泵提升,然后經三級跌水盤跌水充氧后由跌水槽進人生物濾溝好氧段。生物濾溝好氧段根據填料的不同又分為卵石段和炭渣段兩段,之后是植物床和生態(tài)凈化溝,出水流人清水槽,最后外排。
4.3、阿科曼生態(tài)凈化技術將一種專門制造的織物放置于人工濕地、水塘或構筑物中,它可提供245m3/m2的比表面積,為水中微生物和有益藻類等的繁殖,提供附著面輔以好氧、厭氧條件,可大大降低水的COD、NH3、TP、TN,采用此種技術的單位有華南理工大學,用以處理生活污水,珠海拱北污水廠的污水處理等。
目前,我國常用的景觀水處理技術工藝控制措施有:
1、污染源控制
杜絕生活污水、垃圾進入水體,嚴禁在河堤、湖岸傾倒堆放垃圾,及時清除水面漂浮物。
2、物理化學處理法
如為了削減營養(yǎng)負荷,在杭州西湖采用的污水截流技術、引水沖洗技術、底泥疏浚技術;在云南滇池也曾采用疏浚底泥法。部分住宅小區(qū)根據需要設置景觀水循環(huán)凈化裝置,采用機械過濾、定期補水、投藥殺菌、投加殺藻劑等方法保證水質。
3、水生生物處理法
以生態(tài)學原理為指導,人工養(yǎng)殖抗污染和強凈化功能的水生動、植物。如利用大型水生植物吸收營養(yǎng)鹽來控制富營養(yǎng)化;投加吃藻魚;河面種植美人蕉、菖莆、睡蓮等,利用生物浮床凈化和控制水體污染。
4、曝氣充氧處理法
曝氣主要是向水中補充氧氣,以保證水生生物生命活動及微生物氧化分解有機物所需的氧量,同時攪拌水體達到水體循環(huán)的目的,減少水華的發(fā)生。曝氣的方式主要有自然跌水曝氣和機械曝氣,前者充氧效率低,但無能耗,維護管理簡單,多用于園林水景;后者效率較高,選擇靈活,被廣泛應用于魚塘的充氧。但曝氣的方法只能延緩水體富營養(yǎng)化的發(fā)生,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水體富營養(yǎng)化問題。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如果每個人都增加對污染控制措施得力,水質可較長時間保持在可接受范圍,這將大大降低治理的難度及成本。可以讓人們對周圍環(huán)境的日益重視和環(huán)保意識的不斷增強,對于景觀水處理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必將有更深入的認識,景觀水處理也必將成為繼生活用水處理、工業(yè)用水處理后的又一給水處理新領域,其市場前景和發(fā)展空間巨大。筆者介紹了可適用于景觀水處理的幾種工藝,但在工程實施中需要對其進行優(yōu)化、組合,才能獲得滿意的處理效果。